贵港年鉴(2007):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7 14:02: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0月27日在贵港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唐成良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即将届满。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 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 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 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第一要务,全 力推进改革与发展,战胜了非典疫情、禽流感和严重 旱涝灾害等困难,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 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事业进步、 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五年累计,全市生产总 值完成847.29亿元,年均增长11.9%,高于预期目标 2.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62.44亿元,年均增长 15.42%,高于预期目标5.4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274.96亿元,年均增长49.56%,高于预期 目标34.5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 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市 外资金87.89亿元,年均增长 92.81%;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 元,年均增长38%;出口总额完成 1.89亿美元,年均增长21.8%。

——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 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 新的进步,一些领域的工作或部门 单位获得全区、全国先进荣誉。

——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61万人,实现再就业1.3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2005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53元,比2000年增长47.6%,年 均增长8.58%,高于预期目标2.08个百分点;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2693元,比2000年增长25.3%,年均增长 7.59%,高于预期目标1.59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2%以内。

五年来,我们主要了以下工作:

一、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全力推动经济 快速协调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 主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制定并落实一系列加强农 业、做大工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经济增长的 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42: 22:36 调整为 2005 年的 29.1:33.8:37.1。

  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努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运 用多种方式筹集和引进资金,建设投产了能源、水泥、 造纸、机械、食品、制药、林板、化工、服装等一批重大 项目,同时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总量,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化水平达到28.4%。五年累计工业总产值达 604.43亿元,年均增长19.0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47.6%。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五年来安排农业财政支 出4.28亿元,用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筹集近10亿 元资金,实施了一批农业项目。同时,广泛推广应用农 业新技术、新品种,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水产畜牧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2005年,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达108.23亿元,比2000年增长40.23%,年均增长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6家,农产品加工率 由2000年的16%提高到2005年的23%。

  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这两个重点,推动 第三产业连年登上新台阶。公路运输量和港口货物呑 吐量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港口运输连创新高,贵港港 年货物呑吐量突破2000万吨,成为全国内河大港,全市跨省和港澳船舶运力占广西的一半以上。商贸流通 业发展加快,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4亿 元,比2000年增长70.3%,年均增长11.2%。一批专业 市场先后竣工投入使用,一批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相 继进驻贵港。旅游业日益趋旺,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收 入分别以年均15%和10%的速度增长,桂平市成为广西首个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县级市。通 信、金融、保险、房地产、餐饮等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 发展。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加 快发展。2005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比 2000年增长32%和3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国民经 济的比重由2000年的32%提高到48%。桂平市、港南 区和覃塘区被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 平南县和港北区获得广西经济发展进步奖。

二、积极惟进改革开放,抓好招商引资上项目

  我们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的改革取得突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企业已完成 改制99家,占应改制企业的92.53%。国有资产监管体 制基本建立,营运效益明显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取得 阶段性成果,五年累计减轻农民负担达5.2亿元。财税 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推行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和国库 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了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市本级与县 市区财源建设联动机制。

  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顺 利实施,基层政权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人事制度、 粮食流通、农村信用社、供销社、住房制度等改革不断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各项事业 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 手,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制,出台优惠政策,实行 激励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服务工 作,促进了招商引资上项目取得较大突破。五年累计, 全市新上外来投资项目874个。贵糖3万吨生活用 纸、贵钢集团郁江钢业公司3号高炉和炼钢二期年产 70万吨钢铁、华润(平南)600万吨水泥一期、华润 (贵港)360万吨水泥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竣工 投产,贵港港二期、贵港电厂一期、台泥(贵港)900万 吨水泥、平南丝绸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积极实施“与东部对接、向首府靠拢”战略,对外 友好交往和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发展的外向度日益提 高。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别与国内外一批城市建立了 友好合作关系,华润、华强、华电、台泥、印尼爱凯尔等 一批国内外大企业相继前来我市投资兴业。

三、        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按照“加快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的发展思路,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中心,采取多元 化融资方式,突出抓好新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五年来,多渠道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20多亿元,新 建或改造城市道路23条,建成了一批高层建筑和生 态商住小区。中心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5平方公里 扩大到2005年的3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001年的 28万增加到2005年的36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获得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 杯”竞赛特等奖,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工作取得重大 进展。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桂平、平南、覃塘三个城区 建设和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 年的25.1%提高到2005年的27.3%。

  我们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 投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或开工了 一批事 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五年累计,新开工 规模以上项目386个,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的项目 204个;投资32.29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 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投资10亿 元,用于防洪堤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渠道改造、 蔗区治旱工程以及人畜饮水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增 强了农业抗灾能力;投资15亿元用于电力设施建设, 基本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任务。

四、坚持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组织实施了第一、第二、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着 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突出抓了教育体 制改革和“两基”巩固提高,增加了教育投入,较好地 解决了教师工资发放、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问题,促进 了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 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 化建设取得新成绩,一批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或自治 区级奖励。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能力有 了新的提高。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实施了 “村村 通”工程,实现了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 间人口控制计划。国土资源和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顺利完成了三届村委会换 届选举,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 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市本级荣获全国“双拥模范 城”五连冠和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较好地完 成了各项全国性的统计普查任务。启动了第二轮地方 志编纂工作。

  审计、新闻出版、机关事务、办证服务、接 待、地震、糖业、农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 龄、档案、房产、住房公积金管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 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中区直驻贵各单位 为贵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驻贵人民解放军、武警 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和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认真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社会保障体 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基 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较好地解决了“两会一部”股金 兑付和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改造和新建了 一批乡镇中心卫生院。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社 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效显 著。

  积极实施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等多层次住房 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扎实开展“平安 贵港”创建活动,不断加强“严打”整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等基础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 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建立了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专项应急 预案,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初步形成。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水平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职能转变,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 行政务公开。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设立了市长公开 电话热线。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水平不 断提高,行政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执行人大及 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 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 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开展解放思 想再讨论、“万人评机关”、“树形象、强素质、公道正 派”主题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公 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和反腐败 斗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有效地促进了行风 和政风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 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 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 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 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贵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 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贵中区直单位干部职工, 向所有在贵港的投资者、劳动者以及关心支持贵港发 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 新跨越,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 思想,加压奋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须始终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五个统筹”,推动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始终 坚持走贵港特色的发展路子,立足自身优势,理清发 展思路,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 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 政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 事、做好事、解难题。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 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 量小,工业腿短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结构 仍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够平衡;财政困难的局面还没 有得到缓解,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城镇化进程不够快, 城市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滯 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和职能 转变还需加大力度,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我们要进一 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 实的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全 市人民的期望。

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 展仍将处于艰难爬坡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 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必须应对各种挑战的矛 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呈现梯度转 移趋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泛珠三 角经济区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自治区提出实施中国一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内部条件看,经过建市10年来的奋斗,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今后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贵港未来的发 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根据中国共产党贵港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按 照《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 绕构建和谐贵港这个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 局,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商贸旺市、港口强市、 科教兴市以及依法治市战略,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力争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5亿 元,人均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 整为24:40:36,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4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 然增长率控制在8.5%c以下。经过五年的努力,城乡居 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 体系逐步建立,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 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 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和 谐贵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实现以上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突出把握好八个重点:

  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打牢奋力爬坡的思 想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 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 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人口基数大、经济总 量小、发展基础薄弱是贵港目前最大的市情。虽然近 几年来经济发展在提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我们 还属于低水平的发展,与全区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2005年,全市人均GDP为595美元,仅相当于全 区平均水平的62.1%;人均财政收入为361元,仅相当 于全区平均水平的40%。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市最紧迫 的任务、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只有加快发展,才 能化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只有加快发展, 才能增强总体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只有加快发 展,才能顺利度过艰难爬坡期,实现构建和谐贵港的 目标。

  必须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发展 意识,加快发展步伐,在发展中构建和谐贵港;必须增 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自加压力,负重奋进,不甘落 后,抢抓机遇,快步追赶,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 距;必须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 力解难题,全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今后起飞积蓄 力量、打牢基础。

二、以推进工业化为主导,积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

  工业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核 心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市工业化水平 只有28.4%,比全区平均水平低3.8个百分点,按经典 工业化理论测算,还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离工业化实 现阶段的初级阶段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进 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 略,以工业的大跨越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力争到2010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23.87%; 工业增加值在三产业中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工业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工业对财政的 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十大骨干产业”。“五大产业基地”是:广 西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泥产 量达到2000万吨;广西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力争 “十一五”期间全市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以上;广 西重要的糖林纸生产基地,力争“十一五”期间糖林 纸浆生产规模达到8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基地,力 争“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率达35%以上;冶金工 业基地,力争“十一五”期间把冶金工业培育成为新 的支柱产业。“十大骨干产业”是制糖业、水泥业、电 力业、造纸及林板业、茧丝绸业、饲料业、冶金业、化工 业、制药业、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打造具有贵港特色的 产业基地,形成集群优势,提升我市工业的发展水平。

对现有的骨干企业,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 扶持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强优企业支撑大 产业发展的格局。引导企业围绕核心资源发展循环经 济,拉长产业链,做宽产业带。大力支持企业塑造品 牌,促进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 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实施 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要求,抓好项目库建设, 加强跟踪服务,大力推进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认真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和产业 配套、产业链延伸的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工业项目投 资比重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做好土地储 备,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需要。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导向,主动承 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以及大进大出的产业,着力打造临港 工业区和沿江经济带。

  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坚持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合 理布局、规范用地,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增强集聚能 力。运用合作投资、联手开发、利益共享等方式,吸引 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及园区项目 开发,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把工业园区办成 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资金集中、项目集聚的平台。

  强化协调服务,着力营造良好“小气候”,吸引外来企业 进入园区,促进本地企业向园区聚集。市本级主要抓 好江南工业园和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建设,桂平市要抓好长安、木乐和龙门工业集中区建 设,平南县要抓好平山、丹竹、新桥工业集中区建设, 港北区要抓好根竹、城东工业集中区建设,港南区要 抓好仙衣滩、桥圩、临江工业集中区建设,覃塘区要抓 好石卡、黄练工业集中区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因 地制宜发展工业集中区,鼓励多个乡镇共建共用一个 工业集中区。

  做大做强县域工业。各县市区要把发展特色产业 作为主攻方向,以工业集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 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工业化,以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有一 个较大的跃升。要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建材、糖林 纸浆、矿产冶炼等资源型项目;依托农产品资源,加快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劳动密 集型、加工配套型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县域工业实力。

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关 键是壮大县域经济,核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按 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全面 落到实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 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县市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壮大骨干企业,培育有特色、有竞争力 的产业集群,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县域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 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万村千乡”市 场工程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积极实施农村培训“阳光工程”,每年免费为农民提 供科技培训20万人次,为5万名农民提供转移就业 技通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好地转移就业。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 设施的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加 强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加大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建设力 度,抓好208个行政村道路硬化,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加 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基地,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种植业方面,重点建设优质谷、糖 蔗、蚕桑、优质水果、优质蔬菜、中药材和优质茶叶等 七大生产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到 285万亩,甘蔗50万亩,蚕桑22万亩,优质水果95万 亩,优质蔬菜120万亩,中药材13万亩,茶叶3.7万 亩。畜牧水产业方面,重点建设羽绒、肉鸽、瘦肉型猪、 优质水产品和饲料兽药等五大生产基地,力争到2010 年,羽绒业产值达到50亿元,肉鸽出栏1000万只,瘦 肉型猪出栏480万头,优质水产品产值10亿元,饲 料、兽药产值31.5亿元。同时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 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120万 亩。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经 营农业,围绕农产品加工增值,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 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 力引进、培育和扶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 业、联动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实现优势生产要 素适度集中,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不断提高。

  重点扶持贵港瑞康公司、中国丝绸进出口 总公司平南县茧丝绸公司、广西暨阳丝绸贸易有限公 司贵港市缫丝厂、广西德才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西番莲 加工厂、广西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产品 行业协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建 立完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的产业体系,不 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 的能力。

  加快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 质结构,围绕优质高效高产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加快 筛选和推广一批抗性好、品质优、单产高、适应性强的 主导品种和优质高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的实用技 术。.推行按国内市场准入标准和进口国标准组织生 产,大力创建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加速推进无公害 产品认证工作。重视特色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 和证明商标工作,使优质米、茶叶、特色水果、瘦肉型 猪、肉鸽、黄沙鳖等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积极创建广 西优质产品、广西名牌产品和国家名牌产品,提高特 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以构建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西江水道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港口 是支撑我市发展战略的优势资源,也是加速形成区域 性商贸中心的重要依托。必须着力培育壮大港口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港口强市”战略。

  以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 为目标,着眼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 快港口的改造与提升,着力抓好水泥物流园区、煤炭 物流园区、货运配送中心和仓储区建设,基本形成布 局合理、门类齐全、设施配套、现代化程度高的港口运 输体系。

  加快实施贵港港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尽快开 工建设贵港港三期工程,积极配合国家和自治区实施 桂平航运枢纽3000吨级二线船闸工程、贵港至梧州 二级航道整治工程。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规划建设 一批专用码头和作业区,为推进工业化创造更加有利 的条件。力争到2010年,贵港港货物吞吐能力达到 4000万吨和20万标准箱。

  实施“商贸旺市”战略。

  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专业 市场的集散和辐射作用,逐步把贵港建设成为高效便 捷的物流中心、商品流通的集散中心、商业繁荣的购 物中心、服务完善的商务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 物流企业前来贵港发展,以现代营销方式改造提升传 统商业和服务业。

  培育发展一批新的面向全区、全国 的专业市场。积极发展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仓储 式商场、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配 送、连锁、代理等现代流通形式。推动超市、连锁店下 乡进村,力争到2010年“万村千乡”工程覆盖全市所 有村镇。

  培育壮大旅游业。

  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培育黄 金旅游线路,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 强旅游宣传促销和区域合作,大力推介西山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提高西山对外知名度,着力打造“宗教文化 之旅”和“金田风云之旅”的品牌。

  加快西山风景名胜 区、太平天国起义旧址旅游区、大藤峡生态旅游区、龙 潭国家森林公园、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山公园等 景区景点的完善与建设,积极培育一批观光农业旅游 示范点,尽快形成宗教历史之旅、自然风光之旅、绿色 健康之旅等三条主题旅游线路。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 元化,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

积极发展服务业。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培育住房、 汽车、教育、休闲、体育等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水平。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会计、审计、法律、中介等现 代服务业,增强区域辐射功能,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进 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扩大社 区服务范围。

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 展的速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建立 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开拓创新、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禁铟的思想障碍,树立改革开放的思 想意识;坚决冲破被实践证明不适应发展的条条框框 束缚,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发展;坚决破除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怕担风险、怕负责任的思想,树立敢于负 责、敢闯敢冒的思想;坚决打破阻碍发展的部门利益 格局,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全市一盘棋观念。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抓好国有及集体企业产 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营运体 系。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构建 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加大财政对税源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大财政“蛋糕”。

  加快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合 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粮食体制、供销社体制以及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整合行政服 务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 境,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打 造行政服务“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 价活动,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环境评价和考核体系。 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提高招商成效。全面落 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重奖招商有 功人员,形成全民招商、亲商、护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实现地方发展、投资者获利的互惠双赢。

  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紧紧抓住中国一东盟博览 会落户南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一东盟“M” 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扎实推进的难得机遇,积极开展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主动向首府靠拢,主动融入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主动对接东 部沿海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东联西进的 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交流活动,与沿江城市携手共建西江走廊经济合作区,共同促进沿江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努力形成与泛珠三角区 和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认真落 实外贸出口鼓励政策,推动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在 继续抓好现有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新的特色出 口商品,形成新的创汇优势。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 和我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 准入,拓宽发展领域,凡是法律未禁止的行业、领域都 要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 和集体经济的改制重组,支持民营资本向新兴产业、 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展。认真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问题,在土地使 用、市场准入、银行信贷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营造公 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 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力争到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 重达到90%左右。

六、以推动城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是投资环 境的重要内容。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贵港,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对 经济发展的承栽力。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按照“城市框架向南北扩展、 产业布局向东西延伸”的思路,加快沿江和新区的开 发建设,实现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双向互动,凸现贵 港南国园林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的个性特征。力争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达到50万,向大城市发展的目标迈进。

  加快推进东湖景区综合开发、郁江堤路园三位一体工程、 文化公园、马草江公园、南湖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城区道路、供水、路灯、排水及园林绿化、燃气 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划、量力而行推进体育 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会展中心、工人文化宫以及老年、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 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抓好老城区小街 小巷的道路、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生 活环境条件。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提高城区卫生环境质量。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切实 抓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坚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城 区为核心、县(市、区)城区和小城镇为骨干、重点镇 为依托的城镇化体系。桂平、平南、覃塘三个城区要按 照各自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着力抓好一批重点工程建 设,加快城区建设步伐。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 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镇环境。

坚持工业化、 城镇化联动推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新办企业向城镇的工业园区 集中,吸引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工 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产业支 撑与小城镇扩张相互促进。力争到2010年,桂平城区 人口规模达到25万,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平南 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0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 覃塘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 里;加快推进一批人口规模在3至5万的重点建制镇 建设;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 35%。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大市容环境综合 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创建水平,力争2010年 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武宣至平南二级公 路贵港段、平南至容县二级公路贵港段等路网建设, 争取开工建设荔浦至铁山港贵港段、三江至北海贵港 段和梧州至龙邦贵港段高速公路,力争动工建设市中 心城区东环一级公路和平南县环城一级公路,切实抓 好柳江(穿山)至覃塘、金秀至平南、桂平至六陈等10 条二级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构筑遍布 乡村的运输网络。

  加快续建贵港、桂平、平南三个城区 的防洪排涝工程,积极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达开水 库城区供水等水利工程项目,力争全面完成34座病 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新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 施,更新改造一批大型排涝灌溉设施,继续实施农村 人饮解困工程。大力发展水电,突出发展火电,争取发 展核能,加快建立能源产业开发体系。

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和谐贵港建设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影响改革 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贵港的重要任务。 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 和谐贵港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把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入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公平透明的公共 财政制度,逐步解决公共财政保障均等化问题,把公 共财政更多地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推进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公平 正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就业 扶持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巩固和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 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 体系功能,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设立扶贫助 学基金,努力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继续抓 好城市低保工作,积极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和“五保户”生活保障工作。新 建一批经济适用住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 房。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社会救济力度,认真 解决住房、饮水、就医、子女上学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 关的热点问题。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管好土地,切实保 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认真实施教 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机制,多渠道扩大教育投入,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3 至5所中小学校。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大力发展 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人才“小 高地”建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 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更加注 重科技进步,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技术创新服 务体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 念,发展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构建和谐贵港的思 想道德基础。广泛开展和谱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 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学艺术、新闻出 版、广播电视等事业繁荣发展。做好传统民族文化的 发掘、抢救和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全民健身活 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医 疗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行政村覆盖率 达到100%,医疗救助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 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升高的势头。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视全民 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和军 民、警民共建活动,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 强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关心支持 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办好老龄事业,做好接待、 外事、侨务、气象、防震、修志、档案和住房公积金等 工作。

  坚持民主法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法规 范化建设,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积极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组 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 氛围。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 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 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全面 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提高重大政务活 动的公开程度和人民群众对政务活动的参与程度。

  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深入开 展“平安贵港”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 动,扫除“黄赌毒”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妥善处 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安全生产 长效机制,严防各类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制定和完善市、县、乡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 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和谐贵港建设,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 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实 施《公务员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职能转 变,强化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解放思想,建设创新型政府。改变传统的思维定 式,破除僵化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制度,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努力实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机 制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 率。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以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 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谋划和谐贵港建设,创造性 地推进各项工作。

  转变职能,建设实干型政府。加大政府职能转变 力度,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协调高效 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责任意识,努力解决职能交叉、 责任不清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加强公务 员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理想信念意识、服务大局意识 和改革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杨求真 务实、奋力爬坡的作风,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收实益, 清简务本,行必责实,不图虚名,不搞形式主义,扎扎 实实为基层、为企业、为社会公众服务。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政府工作规 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 法实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政府系统推行依法行 政规范化、依规办事标准化建设,完善重大问题决策 程序,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媒体公示、社会听 证、专家咨询和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科学行政、民主 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恪守信用,建设诚信政府。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 限时办结制、首办负责制、行政不作为和行政过错追 究制等制度。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严格执行已出台的 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承诺,做到讲信 用,重承诺,守约定,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行动取信 于民。

  以人为本,建设亲民政府。牢固树立人本观念,增 强亲民、爱民、利民和为民的意识,以人民群众的认同 度作为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 计监督工作,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认真开展 廉洁从政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制度,惩治腐败堕 落分子,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再创新的业绩,是时代 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 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 奏“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促和谐”的主旋律,抢抓 机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努力谱写贵港 更快更好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与传播贵港历史,让贵港人更了解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广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广西论坛 ( 桂ICP备17012448号-6 )|Sitemap

GMT+8, 2024-9-27 12:21 , Processed in 0.4113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广西iso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