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最早的碧海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 15:17:0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汉代开始,随同南珠向京城、全国流布的还有珠玑、象齿、文犀、翠羽、玳瑁、 沉香等奇品和水晶、琥珀、玛瑕、琉璃等异物。这些奇石异物都从异域舶来,走的是 “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 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其中,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

  《汉书•地理志》记载有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所经过的航程:自徐闻或合浦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5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4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20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10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至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至于这条航线的始发港问题,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始发港可以是广州、徐闻,也可以是合浦、珍珠港,北部湾沿岸有着多个口岸和海上贸易的货物集散地。

  大体而言,中国大宗的丝绸、陶瓷、茶叶和铜铁经广州走西江水道而进人北部湾,然后航行到东南亚和中南半岛,最终到达非洲和阿拉扪各国,再经罗马转进欧洲;海外的布匹、黄金、琉璃、药材、奇石异物也会出马六甲海峡后,沿东南亚海岸北航,进入北部湾北岸,最后经漓江水系、湘江水系而深人中国内地。尽管古今海岸变化,港口多有推移和变迁, 但海外贸易的人流、物流的基本走向是一致的。

  由于采珠业的持续发展、海外贸易和军事斗争的需要,防城港地区的航运业便逐步兴旺起来。据五代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在唐代咸通年间(860年〜874年), 安南节度使高骈曾募工开凿潭蓬运河。潭蓬运河位于防城江山乡潭蓬村与横嵩村之间,当地群众称为“天威遥”,又称“仙人泷”。

  运河长约3000米,宽数米,拦腰穿过江山半岛。运河凿通后,往来船舶不必绕道江山半岛的白龙尾便可直航防城、珍珠两港 湾,不但航程缩短,而且可避免江山半岛南端白龙尾的风浪袭击,使船舶得以安全航行。《唐书•高骈传》载,“天威遥”的通航,使广州至安南的“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至今赖之”。虽然公元十世纪中叶越南立国,但防城港一带仍然是中越民间贸易的要津。

  清朝中晚期后,随着“海禁”的松弛与废止,一批优良的港口在防城港沿海形成了,主要的有企沙、竹山、白龙、东兴、潭吉等。至民国初期,这些港口曾先后与华南 沿海的广州、香港、澳门、水东、海口、安浦、北海、钦州等地通商通航,还开辟了东兴、企沙至芒街、海防等多条国际航线。那个时候,最使人感到激动的,便是机器代替了风帆,有中国气派的“火船”——机动轮船率先在东兴的海面上驰骋了。


分享与传播防城港历史,让防城港人更了解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广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广西论坛 ( 桂ICP备17012448号-6 )|Sitemap

GMT+8, 2024-9-27 12:26 , Processed in 0.5900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广西iso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