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建制史:南澫港是宋代以前的古港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7 15:56:1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海市地名志》明载:“南澫,约建于公元1628年(明崇補末年)。”并指明其名称的由来是“以前以该村面临古称南湾 的港湾而得名。后因避免与涠洲岛的南湾重名,故改今称。又因地形如角,曾名南澫角”。

  南澫港是一天然良港。其南澫村“地处冠头岭东南麓,位 于地角西南面5公里处。东与大墩海隔港相望,南邻南澫港, 西北倚冠头岭”。由于南澫村的配套和南澫人的努力和有作 为,南澫港和南澫村的综合作用便是“古为渔民避风港和买卖 集散地”。然而,南澫港的繁荣得益于其“西北倚”的冠头 岭。冠头岭既是南澫港的挡风屏障,又是地座标志,更是登山游览的胜地。

  冠头岭位于北海市西面尽端,全长3公里,“自西南而东 北作弓形走向,由主峰望楼岭与风门岭、丫髻岭、天马岭等山 恋群体组成”。而且,其“东北延伸至石步岭南麓而止,同 向潜脉与石步岭、地角岭相连。东北俯瞰北海港和市区,东南 濒接南澫港,西北逼临北部湾” 。

  冠头岭的名称于史料记载最早出现于“明嘉靖中叶 (1542—1545)”。是“廉州知府张岳勘查通越水道至此,首 见此名” 。并说明岭名的得来是因山岭的形状“穹窿如冠” 之故。

  冠头岭历来又是避暑胜地,游览佳境。由于“其山体系砂 岩石质”,所以,“西麓被海浪侵蚀成陡壁,海滩岩基暴露多怪 石奇观。” 这些许许多多的怪石组成的奇观,以及岭下两条水龙汇合处的惊涛险浪之壮观,当然值得观赏和拟写成传奇故事。 冠头岭还于其西南麓下濒海处有集风景、人文历史和诗词歌赋 于一体的“廉阳古洞”值得补建扩游。还有越南前黎时代第六 代黎王位于冠头岭的“龙洞”及洞中的“龙床”、“龙案”等亦 值得觅建供游。

  青婴古珍珠池也是使南澫港和冠头岭繁荣和有作为的一个 极其重要的因素。青婴古珠池是最近合浦郡、县治的一个古珍 珠池,它位于“南澫西南海边”。而且“所产珍珠具有颗圆、 质重、光色晶莹等为他珠所不及的优点”。并且是“雄峙北 部湾畔” 的冠头岭下“俯瞰古珠池” 中最近的古珠池,黄家 蕃老先生生前作过“有珍珠就有人烟,有人烟就有南澫”,即 “什么时候有采珠就什么时候有南澫”的论断。

  此论断的佐证是 在一次为拖一条搁浅的渔船时,发现南澫港50厘米下的港池底 下堆满了珍珠蚌壳,而且,南澫村民在南澫港挖卖了数万斤仍 大有积层可挖。这是古代珠民从青婴池运回珠贝后,于南澫港 这个冠头岭下海边开贝取珠残留而成,并且堆积如山的实证,也是青婴池生产大量优质珍珠的实证。更证实了青婴池所产的 珍珠便是“久已驰名中外,世称‘南珠’或‘廉珠’” 的合浦珍珠,并早于其他珠池。

  青婴古珠池不但是著名的“南珠”的古代产地,而且是世 界上第一颗人工养殖珍珠的生产地。1958年9月,合浦专区 珍珠养殖试验场迁设于“南澫西南海边” [1]即“本场养殖海区 是历史上著称的廉州‘青婴’珠池范围” [1]内,并同时“人工 殖珠获得成功” 。

  此后,“1966年8月第一批马氏珠贝人工 育苗成功” [1]。中国戏剧泰斗,著名的艺术家田汉同志于1962 年访问青婴、白龙之余欣然命笔,写下“北海开池初结果”及 “南珠应夺亚洲魁”等光辉诗句,便出自以下两首不朽的律诗:

南来首看还珠记,当日珠民重可悲。
碧海曾翻千斛泪,夜光能换几餐炊。
方城有址堆残贝,古寺无踪剩断龟。
访古喜逢歌剧队,布帷丝幕白龙湄。

双鲨曾说守杨梅,贯日奇光去复回。
北海开池初结果,南康剖蚌半含胎。
看来子好因娘好,毕竟他培胜自培。
玉润珠圆千万斛,南珠应夺亚洲魁。

  由于当地地方志书已于宋代失传,宋代以前的历史无法从 《合浦县志》中得到实证和具体的记述。然而已于3800多年前由 商汤的辅佐大臣发布四方令时便列为贡品而出名的合浦珍珠和 “越俗以珠为宝,合浦有珠市” 的史料,与青婴古珠池,以及 青婴池是七大古珠池最近的一个古珠池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 可分的联系。

  而青婴古珠池有着南澫港、南澫村和冠头岭形成 极有利的有机配套而使青婴池的历史作用极为突出。加上冠头 岭附近不远处便有东边海滨的名叫“高髙墩”和“牛屎环塘”、 “西沙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而西边滨海处又有位于清水 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平添了人们对南澫港的古老联想。 更有现实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晚繁荣于汉代和宋代的黎 王葬于冠头岭,以及宋代三大对越互市的史料等,把南澫港、 南澫村、冠头岭和青婴池的历史推向了古代。

一、南澫港是宋代以前的古港口,距今已千年

  《北海地名志》明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合浦沿 海设八寨。古里寨位于八寨之极西。”《廉州府志•经武志•海寨》亦明载:“古里寨近冠头,至青婴池二十里,守军十一名。”清 人梁鸿勋名著《北海杂录》也载道:“相传此地原名古里寨。”又 说“大抵先有南澫一埠,迨南澫埠散,而北海市始成”。这就极 为明确地得出“位于冠头岭附近南澫的古里寨是北海市区范围 内最早的港口,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距今 610年”的结论。

  由于上述史实的深远影响,致后来的史书及史学家们包括 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所写的《北海市老城区历史调查报告》等重大文献亦以此为准。这就形成了“南澫港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的共识。然而,此共识却又极其粗暴地阻挡了南澫建成年代的 研究工作。南澫港到底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呢?单从“古里寨 ……因古里村而名”的事实就足以说明成埠的“古里村”就早 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到底古里村又建成于何年代?古里村之前是否有人烟呢?这就有待认真考究一番了。

  《北海地名志》明载:“旧志记载冠头岭上有交趾黎王墓, 是黎王入贡途经病殁葬此的。”并进一步阐明:“宋朝时期这 里是与交趾(安南)贸易的重要港口,朝贡宋朝的交趾国王、使 节及贡品有部分是乘海船经本港进入南流江,辗转抵达中原 的。”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成果的北海市原海上丝路艺术 馆馆长潘荫辉先生的专著《合浦古代水运交通史》,亦引用越南 史籍载明:“越南前黎史籍记载:‘黎桓篡政建立了黎朝(越南史称前黎)……第六位黎王亲赴中国朝圣时死于北海冠头岭 登陆时,并葬于冠头岭。”并进一步阐明“所以今天的黎姓越 南人每逢清明节都向北冠头岭方向奠祭其祖先圣贤”。这就从 越南史籍的记载反证了冠头岭下有外国人可登陆的宋代以前 的“古代国际码头”。

  该文还明确指出:“北海自冠头岭发 舟,西南舟行一日,至其(越南)永安洲。”还载明:“宋太 宗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黎王遣使经合浦北上中原要求互 市。北宋准越人到博易,合浦也就成为中国边贸史上的一个 最大的和最早的边贸互市。”这也加速了南澫港这个“古代 国际码头”的繁荣。至使“珍货大集”,“民间舟楫往来不 绝,一般百姓以鱼蛘来换取斗米布匹”。川中商贾“自蜀贩 绵至廉,自廉易香于蜀,岁一往返,每博易动数千缗”。江 浙商人运来“丝、锦、罗、布”,在此与夷商“博罗香药、 犀角、象牙、龙脑而返。”同时,“宋朝的青白瓷、磁州窑 白釉剔花瓷器也大量的经合浦出海,进入越南和东南亚各 国”。综上所述,南澫港是宋代以前的涉外古港口,曾接受 过越南黎王的登陆已成肯定的史实。

二、南历港是西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此说虽然目前未找到明确的史载,但无数史料足以旁证。 值得提出,也值得引起争论。首先,我认为“适合于出航和停 船的地方都可作出海港”和“须沿岸行驶”是汉代航海业的两 大自然规律。这两大自然规律是我们研究南澫港的基础和方向。 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专著《应当重视“海上 丝绸之路”的开发)〉一文中明确提出:“汉代时的航海业刚刚起 步,不可能有完整的航海条件,也不会有今天那样完善港口。而且,开始航行是群众自发的,是零散的,只要是适合于出航 或停船的地方,都可作出海港。

  ”湛江港的专家陈立新老师亦在 《海上丝路话徐闻》一文中明确指出:“西汉武帝时的船舟海上 航行的时间很长,不可能全靠人力划桨,必须利用海流。”又 说:“航海时白天观日并观察海岸标志,晚上靠观察星象,因而须沿岸行驶,这样一旦遭受暴风时方能迅速靠岸躲避。”这就 阐述清楚这两大自然规律,也为我们研究南澫港是否于汉代存 在打下了基础。

  既然南澫港于宋代以前即存在,也接待过登陆的黎王及使 节、商贾,那么汉代是否也存在了呢?我们查到以下一些史料: 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载明:“从中国的高州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县西)乘船去缅甸的海路交通,也早在西汉时期已开辟。” 按上两项汉以前航海自然规律,这里说明了从徐闻到合浦经过 南澫港的史实。

  台湾合浦籍教授周胜皋先生的《何日珠还话合 浦》的合浦史料专著载道:“东汉光武建武十六年(40年),交 趾(现为越南)徵则、徽贰叛汉。十七年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 将军段志等讨之,军至合浦而段志卒,由马援并将其兵。援在 合浦海湾秘密造船,翌年乘风驾船逾东京湾登陆,大破徵则等 ……马援征越时曾在合浦驻军造船,返时亦经合浦。”既要“秘 密”,冠头岭应是一保密的极好屏障。同时,马援的造船地点有专家持“在大风江造船”观点,也有专家持“从冠头岭出发” 观点,是为佐证。

  《北海地名志》载明:“一九五九年文物普查,在白虎头名 为^高高墩’的沙丘上发现有夹沙陶和方格陶片。”因此,高高墩定为广西新石器遗址178处、古合浦县有47处中的一处。 既然新石器时代在南澫港附近的高高墩有人烟、则两千年后的汉代又相距几公里处的南澫港这么好的条件能没有人到过和立足吗?

  《北海地名志》还载明:“北海港是古合浦港口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远在西汉便开始对外贸易。”这也反证了北海市区最早的港口南澫港的建成年代。

  如果说上述史料的说法还不够权威,则汉人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第1670页至1671页的粤地条的权威说法,也说得很清 楚:“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 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明确了从合浦到海南岛的船航线路, 是合浦一徐闻一南入海。从合浦经徐闻到海南岛必经廉州湾、 海门、北湾(外沙、北海内港)、南湾(南澫港、冠头岭)、白虎 头……同样,“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五月,有都元国”。 说的是从徐闻经合浦或直接从合浦起航的船队,从日南郡的障 塞(今越南会安市)起计算,航行5个月就到达都元国。也明确 了从徐闻远航的船队沿海岸行驶亦经过北海的白虎头、南湾(南 沩、冠头岭)、北湾(外沙、内港)、海门和廉州湾。

  综上所述,南澫港肯定是宋代以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 港口之一,距今已千年,而南澫港应该在汉代即存在,是汉代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三、南澫港的远古身影

  从上述史料证实,南澫港是西汉时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 必经港域之一,距今两千多年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西汉时 期开通了中国(合浦)至印度的“官路”之前,已经经历了从西 周到西汉近千年的“探索早于西周”、“民路成于战国”和“商 路繁于秦朝”三大时期。这就展现了南澫港的远古身影。
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全过程,我在全省专题研讨会上大会发言后又结集出版发表于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巨著中 的论文“古代海匕丝绸之路的探索开通和发展”,得到了蒋廷瑜 等广西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同。即全过程是我提出的“探索早 于西周,民路成于战国,商路繁于秦朝,官路通于西汉,最早 始发合浦.唐代东移广州,宋元北迁泉州,明代盛极而衰”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中最关键一个阶段是“唐代东移广州”,其关键在于唐代以前,这条名震千古的从中IS通印度又接西线通罗马的海上丝绸之路只能从北部湾始发,而唐代以前的北部湾 整个北岸岸线,包括《汉书》提到的徐闻,均是合浦郡之属地。 因此,“唐代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只能从合浦始发”便成了定论。 其根本原因除了上面述说过的汉代两大航海自然规律以外,关 键的关键是唐代以前沿东冶至交践古航线航行的南下西去船队 过不了琼州海峡。

  唐人刘恂的《岭表录异》详述了琼州海峡的东入口实况是: “舟子曰,此鳅(鲨)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 因船过不了琼州海峡,此朽又接着记述了“交趾回人,多舍舟, 取雷州缘(沿)岸而归,不惮苦辛,盖避海鳅之难也”的航海者 被迫采取的“舍舟”走陆路的应对之策。这一应对之策的持续 执行,造就了徐闻港中转型始发港的特色。对此,中山大学著 名地理学专家司徒尚纪教授著文进一步阐明道:“琼州海峡东入口,更是航海危险区,古人视为畏途,航行尽量避幵。”接着,又更明确地说明:“既然唐代从交趾航海入粵都要舍舟登 陆,则汉代更是如此。”那么,能不能不走北部湾徐闻、合浦线 而直接从海南岛东岸南下呢?司徒教授该文亦加以否定,他说: “若经海南岛东南部南下,须经七洲洋,即西沙群岛,也是航海危区。自昔舟人云‘去怕七洲,回怕昆仑’(即越南南方昆仑岛海域)。”

  这就证实了一个冷峻的史实:唐代以前,从山东半 岛及黄海、东海沿岸而下的正常海船(包括广州船)在到达海康 (古徐闻)时,既不能穿越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也不能从海南 岛东岸绕过七洲洋而驶向东南亚。如何办?唯一的一条路便是 “多舍舟”而上岸,走“雷州缘(沿)岸”的“陆路”到位于今徐 闻的古代“讨网港”再登船转运进北部湾,汇集于合浦,编队远航而去。因此,唐代以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只能从北部湾 始发。既如此,汉代及汉代以前,上溯到秦朝、战国、西周, 当然也只能从北部湾始发了。也因为如此,不管“繁于秦朝”的“商路”还是“成于战国”的“民路”,只要是从徐闻港中转 到合浦驶向印度的船队或是从印度经合浦驶到徐闻中转北上的 船队都会驶过南澫港的海域尤其是冠头岭沿岸,亦因为如此, 当时的“海疆第一繁庶之地”的合浦港区亦当然包括南澫港和冠头岭以及青婴池一带地域。

  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探索早于西周”时期的探索结果, 有古人王充在其力作的古籍《论衡》中明确认定是“早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中国与日本、越南已有海上交通”。这个 认定当然可以说成“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中国的 合浦郡已与现在的越南地域有海上交通了”。然而这个与越南 “己有海上交通”的史实包括不包括宋代时成为中域三大互市的 南澫港呢?这是值得深思和由史学家费心研讨的课题了。

  除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远古的背影把人们的南澫港的历史 思绪从汉代引溯到西周以外,另一个珍珠的贡销更把南澫港的 背影又从西周推溯到尧、舜、禹时代,推溯到新石器时代去。 古籍《墨子》的“节用”篇有“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的记 载。广西史学家覃乃昌等人的《广西环北部湾文化考察与研究》 亦载道:“早在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包括环北部湾地区的岭南 地区就和中原地区的居民有了交往。”古籍《大戴礼记》的“少 间”篇还有“虞舜以天德嗣尧……南抚交趾”的记载。《史记》更 有舜帝“南巡狩”和“崩于苍梧之野”的记载,并有古代名家 留下的“南海苍梧万里遥,重华遗迹在山椒”名句,说明舜帝 不但亲自南抚交趾,而且到过南海边。

  尧帝和舜帝的“南抚交趾”应该与珍珠有关。而与珍珠有 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传说就会让今人想起青婴古珠池产的优质南珠,从而生出美妙的联想而写出无数动人的传奇故事 甚至神话传统来。这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和无限的想 象空间。

  综上所述,南澫古港的历史是悠久的,它不但可以认定是 宋代以前的古港口并与《汉书》记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官路” 有关联。而且其远古的背影可因青婴古珠池和海上丝绸之路追溯到汉代以前的古代之古代。



分享与传播北海历史,让北海人更了解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广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广西论坛 ( 桂ICP备17012448号-6 )|Sitemap

GMT+8, 2024-9-27 12:20 , Processed in 0.6453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广西iso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